【咨询手记】检测后无套这件事并不全“靠谱” |
[ |
我作为防艾志愿者接触到的部分感染者其实具备一定的防艾知识,却往往因为知行分离、重检测轻预防而不知不觉地“中招”。男男同性行为者中多性伴现象比较普遍,当发现一名感染者后的“流调溯源”就格外重要,下面这个发生在四川省成都市某区的案例就是由性伴溯源而“牵三挂四”地发现多名感染者或风险暴露者。 2022年12月,小A与小B发生了一次无保护性行为,在这次无保护性行为两个月之后,小B告知小A他HIV检测呈阳性,所以他通知小A也去检查一下HIV,结果小A也很不幸确诊了,也不确定是谁感染的谁。 然后,小A告诉我他有固定性伴侣小C,因为他不敢告知他这个事情,就委托我们去通知。于是我便联系到小C。 小C认为自己很注重安全保护,每次发生性行为前都会让性伴检测,所以觉得自己不可能感染。得知某一性伴感染了HIV这件事后,他马上再次自测了一下,然后把试纸条照片发给我说,“你看这不是正常的吗?” (初期判读) 我提醒他判读时间不够,15分钟之后,他又发了一张试纸条照片给我,这个时候试纸判读区的底色已经变白了,他说,“你看还是一条线”。 我告诉他,“你看,这试纸条上面很淡很淡的那一条线就代表你很可能感染HIV,有的时候你可能需要用手电筒照着才能够发现,非常容易忽略。现在呢,试纸有反应代表你有可能感染、但还不能确定,你需要去疾控中心抽血做后续的确证试验来确认是否感染”。 (15分钟后判读) 我问他最近有没有发生过性行为,他告诉我,他昨天刚刚和小D和小E同时发生了三人的无保护性行为,但发生前做了事前检测,都是阴性。 再之前的一个月左右,他还曾和小F发生了一次无保护性行为,然后也和妻子G发生过一次无保护性行为。除妻子之外的性伴,都是进行了检测的,所有人当时都认为是阴性的。 (传播网络图) 后面经疾控检测,小C毫无意外地确诊了HIV。幸运的是,他的妻子暂时还是阴性。但是小F由于只能通过网约APP的方式联系,暂时还无法通知到。小D和小E由于发生高危行为的时间还在48小时内,小C通知他们进行及时阻断。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,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事前检测——由于存在窗口期,而且检测操作是否规范也影响快检结果的准确性,试纸的结果受时间、温度、加样量等多种因素影响。所以,即便是双方检测都是阴性,也不能盲目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,以免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 金堂县六色彩虹健康关爱服务中心冯善志供稿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