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艾同行 关艾十载(十):素不相识的合作 油然而生的感动 |
[ |
艾滋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性工作,经过多年的努力,“政府组织领导、部门各负其责、全社会共同参与”的机制也逐渐成熟完善。在长期工作实践中,最让我感动的就是,许许多多我不认识的同志,但却为了共同的目标,按照各自的职责,携手防艾,不断探索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治新模式。 滚动播放的出租车灯顶广告 大家都知道,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最经济的“社会疫苗”,虽然我们疾控、医院长期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,但是始终摆脱不了受众面相对局限的困境。对于此项工作,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件事,一是本地出租车顶灯广告,二是政府食堂一楼的宣传海报。2018年底的一次多部门艾滋病综合防治联席会议,引起各级各部门对艾滋病防控的重视,随后,我发现身边的宣传栏、宣传标语多了起来,可是没过多久,因为各种原因,宣传栏和宣传标语被陆续替换。可是,本地的出租车顶灯广告,却一如既往的滚动播放着“预防艾滋、共享健康”的宣传标语;政府食堂作为县城内各个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高度集聚的点位,多年来始终保留着一张艾滋病宣传海报,详细介绍艾滋病基础知识、防治要点、法律法规等。作为一名专职防艾人员,每每看到这些,都倍受感动。 “一起被轰”的革命友谊 按照“三线一网底”工作机制,医疗机构若想落实对失访、拒访人员的随访管理,很大程度需要基层党委政府的支持。曾经有一个外地流动到本地的患者,我们需要动员其进行治疗,医务人员反复多次动员,效果依然不佳,无奈之下,只好求助于乡镇政府。我记得当时,在一名乡镇分管领导的带领下,村干部、乡镇卫生院和我们再次入户,患者“忍无可忍”,拿着扫帚边打边骂,将我们一行人轰出了他的家。后来,经过长时间的耐心劝导,功夫不负有心人,那名患者终于接受了治疗。事后,我们一行人纷纷感慨随访工作的艰难,也自嘲我们有了“一起被轰”的革命友谊。多年来,各个乡镇分管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,虽然每次不同部门之间的默契以及成果也不尽如人意,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依旧相互配合,“啃硬骨头”的工作却始终坚持在开展。 一张转介单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为了在高危人群中尽可能地发现感染者,本地司法局对疾控的工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,双方建立了畅通的转介机制。自2018年底开始,所有在司法局接受监督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,均持转介卡到县疾控中心接受艾滋病、梅毒、丙肝检测,最难能可贵的是,哪怕司法局调换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,此项工作一直坚持开展。虽然我已然不认识将矫正人员转介至我们疾控的工作人员,但是疾控与司法局之间的工作协作,靠着一张转介单,始终联系在一起。 默默的付出他们 针对卖淫嫖娼人员的专项打击,一直是公安部门的重点工作,无论是治安大队,还是各个派出所,一直保持着对卖淫嫖娼的高压势头,并且所有被抓获的违法人员,均被“就近从快”押解至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、性病相关检测。很多时候,我们所获取的数据都是每月初从医疗机构收集而来,而每次当我统计这些数据的时候,都会感慨如今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,背后不正是无数警察同志默默的付出吗? 在防艾的这条战线上,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英雄,更有无数素不相识的战友,我们正是通过艾滋病防治工作联系在了一起,也通过这个契机,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防艾长城。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佘勇 撰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