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咨询手记】暴风雨中的那些花儿(四)之大意失的不一定是荆州 |
[ |
那一年,我应邀到某地做防艾知识讲座,正准备返程时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小 亮(化名)来到我跟前。开口询问道:“姚老师,你这里可以做检测吧。” 我们一边走向公园的凉亭一边聊,在交流中发现小亮对艾滋病知识了解非常透彻,完全像一个专业人士。小亮告诉我说自己现在是毕业前的实习期,从高中时期就很关注艾滋病,在学校的宣传活动中学到这些知识,自己也在网上了解了很多。因为他的理想是毕业要考公务员,所以一直都小心翼翼,不敢把自己置身于风险之中。 小亮是在高中时发生的首次性行为,之后谈过固定对象,分手后偶尔也会发生一夜情,但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无套性行为。 在我为小亮做检测的时候他都是非常自信,坚信结果一定是阴性。一直在侃侃而谈,谈起HIV的危害,现在的年轻人对性的态度…… 几分钟后,检测试剂上的线条让气氛变得有些低沉,小亮问我说:“这是感染了吗?”我说:“初筛结果是。”他自言自语地说:“我怎么会得艾滋,我怎么可能会被感染,这感染渠道是什么?”他不断地重复,显得迷茫又无助。 我安慰小亮,现在的结果只是初筛,有没有感染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确证检测。他还在反复自语“我怎么会得”。我告诉他不要去想怎么感染的,现在主要是去复查,等复查结果出来,该怎么就怎么面对。 “我一直是想着考公务员的,现在是不是就彻底无缘了。我给父母住一起怎么给他们说,怎么面对他们?又怎么告诉她们我要放弃去考试?”看着眼前这么一个阳光的男孩脸上流露出的绝望,我也无比心碎…… 之后的每天,和小亮沟通成了我必须做的事情,因为不在一个地方,我为他联系了当地疾控中心。从聊天中得知,第二天他就去采血复查了,过了两天疾控中心又通知他再次采血。 在聊天中发现,小亮很难短时间内走出阴霾,于是,周末我再次去了他的城市。无法诉说的苦痛一直压着他,憋在心底的话需要宣泄的出口。看到我他安心了很多,静静地听他诉说,我知道他现在太需要听众。随后我给他讲了一些病友的故事,这次短暂的相处,让小亮的心理有了明显的变化。 在后续的沟通中,小亮也总算找到了感染的原因,那是在大二时一次周末出去玩,因为太晚就留宿在网友家里。两个人开始的时候是采取了保护措施的,后来半夜睡着了对方再次发生性行为时,小亮还睡得迷迷糊糊的,几分钟后清醒了就赶紧让对方戴上了安全套,可没想到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。 小亮在我的鼓励下,服药依从性一直很好,虽然没有去考公务员实现自己的理想,但也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,没有了刚确证时的颓废,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。 其实,像小亮这种对艾滋病知识很了解但还是被感染的并不是个例,我们称之为“知行分离”,甚至有从事艾防工作的小伙伴在一时大意之下被感染,因为任何人对艾滋病均无免疫,不论我们见到的医生,防艾志愿者还是其他工作人员。要预防艾滋病感染,是一件持续的事情,不能为了一次的欢愉搭上后半生的健康。为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或悔恨,知艾更要防艾,毕竟人生不能重来! 威远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董志兴撰稿
|